你猜,这年头吃顿饭还能吵成这样——真不怪网友围观折腾得能上天,预制菜那点事,似乎快赶上微博热搜里的青春痘了,就是挤不完,还总有新坑跳出来。
那你可能要问了,罗永浩这哥们一顿饭能搅起多大风浪?等你看完整个故事就知道:所谓“吃货之战”哪止嘴巴上的较劲,背后暗流涌动,品牌形象、企业诚信、民族情怀,全被搬出来晒个遍。
不扯别的,单说开头那顿西贝饭局,一幕幕好像剧本杀,猜谜一样刺激。谁清白,谁装样子,谁又架不住网友八卦的火眼金睛?谁能想到,你去饭馆点个菜,居然能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关竞赛。
这一切,到底是饭菜有毒,还是人心复杂,抑或流量时代自带放大器?往下看,细节才是解药。
说起来,罗永浩可算互联网的老江湖了,发话那天他没用什么高深词儿,就是气——菜难吃,还贵,预制货堆一桌。西贝这连锁老字号,靠着“现做现卖”牌子混了多年,可碰上明火质疑,老贾哪受得了委屈,一纸诉状就甩了出去。诽谤?对簿公堂?还带粉丝组团声援?这气势比天降正义还来得猛烈。
但罗永浩显然是“皮痒型选手”,跟你硬杠到底。晒菜单照片,悬赏十万,放话:“你拿证据来,钱归你。”这不,吃瓜群众瞬间上线,旧照新闻都搬出来,有人扒供应链,有人分析后厨动线,西贝的“现做”标签第一次开始摇晃。
西贝急得团团转,忙不迭直播开后厨,以为能自证清白。但,直播镜头一扫,电磁炉、电饭锅、成堆半成品大锅加热,灶台上看不到明火,网友一看,这不是自爆吗?厨师长还坦诚得让人想冲上去给他点个赞:羊排预烤、鱼冻十八个月、西兰花保质到下一年,鸡翅能吃到国庆节。你看吧,这种坦诚不是错,但显然,不是大家买账的方式。
不到两天,西贝门店流水掉了大几百万,同行们也出来发声。这时,于东来出现了。
他是谁?北方超市巨头胖东来的掌门人,从许昌批发小铺一路混出高福利、高标准。一贯温情厚道,员工休假能修仙,顾客买东西像是进亲戚家选礼物。
于东来在风口浪尖插了句“企业无完人,现做已经很努力。”本来是鼓励西贝、海底捞。可风口浪尖上,没有人爱听官方宽容。网友追问“看证据了没”,于东来慌得删帖,账号也设了私密。但这还没完,他又发两三次,劝大家善待企业,说西贝是好品牌,不如理性监督,让他们改进,不要把好企业一棍子打死。
理论上,这态度有温度,可实际呢?网友眼里,这成了站队预制菜一方,瞬间把于东来的好人设拉下了不少。别看他以前捐款救灾,操心员工福利,现在一旦和网友较劲,三帖连发护企业,被指“护短”。于是乎,锅从天而降,流量落到于东来身上,头像都开始掉粉。
眼瞅着西贝老总贾国龙都扛不住了,致歉承认“确实用了预制菜”,风头仿佛要过了。罗永浩也表示,“不是针对西贝一家”,大众舆情开始落地,大家的专注度往别处跑。
可你以为这事就此了结?谁成想,十七号晚上还杀出个“考研神仙”,数学名师汤家凤。汤老师一脸严肃地发视频,直截了当:“胖东来你家东西确实好,我一千多块砸了,服务也很棒。但,买你商品,不代表赞同你个人想法。你只能代表自己,不代表全体。真正的企业家,要装得下咱们老百姓。”
就这一句话,像往锅里添了一把柴,立马冲上热搜。评论区淹没在“硬刚于东来”的标签里,百万点赞,五十亿浏览。
汤家凤向来以段子和犀利著称,这次直指问题本质:顾客花钱,买的是品质,不是经营者的三观。你货好,服务棒,大伙给你捧场没问题,但要是把买卖和私人观点捆绑,那就容易翻车。
这里其实说白了,预制菜风波不是“你卖的货是不是好”,而是“你能不能坦诚承认问题、尊重顾客选择”。给多点善念当然没错,可如果善念成了遮丑布,那就谁也不服。
刚平息没多久,预制菜的余热还没退,突然又蹦出来个历史大事件——电影《731》上映。导演赵林山花十年查资料,把日本侵略的黑历史拍成大片,赶着九一八事变纪念日首映。老影院爆满,观众泪崩,大家感叹“勿忘国耻”。
偏偏,于东来也喜欢在评论区打卡,他盖章留言:“世上仇恨无数,传播美好往往更有力量。”原本是套温情论,但搁电影底下,有点不合时宜。
网友顿时炸了锅,贴老照片,留言:“祖辈血换来的和平,岂能淡化?”胖东来那一身大善人形象都开始晃悠,毕竟民众情感不是拿来“讲道理”的。
后面,于东来不得不道歉,说自己没表达到位,初衷是好的。可风头已经过了,罗永浩都在关注新标准,网友战场也分散,话题逐渐沉寂。
其实,看完这一场喧嚣,你会发现,预制菜只是个引子。更大的是商家与顾客、企业家个人价值观,乃至舆论生态之间的相爱相杀。你说西贝卖预制菜有错吗?不是。可要是遮遮掩掩,却又打“现做神话”,又让顾客失望。没谁想吃“假货”,但大家更讨厌被骗。
而企业家如于东来,本来是行业良心,把员工福利当头等大事,赢得一片点赞。可一旦言论跟时代情绪拧巴了,个人观点想压舆情,网友那是真不惯着。如今,连个力挺都成风险,连在电影下留言都可能“点着火药桶”,这就是舆论场的新常态。
有人说,商业信任的灰色地带就在“品牌话术”里。预制菜不是原罪,但虚假承诺才惹人生气。真诚说实话,错了就认,才有人气没褪色。
历史更不是你能拿来借用做温情公关的,民族情感不是讲理能轻松化解的。那些被晒出来的旧照片、坚持不忘国耻的留言,说明大家的钱花得明白,也希望品牌和企业家说话办事带点真诚与分寸。
剩下的,是信任崩塌后的平静。无论是西贝,胖东来,还是罗永浩、汤家凤,大家都得面对新一轮的“信任考验”,谁能用行动挽回顾客,谁能在热搜里活下来,都不是一句公关稿能解决的。
其实说白了,没哪个企业家是神,也没哪个品牌能独善其身。言论和行为都跟当下民意绑在一起,小心点,不要把自己架上太高,也别把用户想得太傻。
饭菜和历史,是两个世界,但共同点只有一个:真诚。商家诚信,企业家自省,顾客权利,舆论力量,构成一张无形的网,谁都绕不过,谁也别想着躲。
互动话题:你怎么看于东来、汤家凤、罗永浩在这场风波里的表现?你觉得企业家个人言论会影响你的消费选择吗?欢迎留言,说说你的看法。
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,如涉及权益问题,请提供相关证明,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。
51我要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